焦虑症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这1个动作,暴露了你内心的脆弱
TUhjnbcbe - 2024/3/4 8:36: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03/4753196.html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看似没必要,但总忍不住去做”的小习惯:

时不时拔一拔本就不多的头发,抠一抠感觉有点多余的头皮,或者啃啃指甲。

我的朋友阿喜,从初中开始,上课没事就喜欢拔头发、抠头皮:

桌面上布满掉落的头发,盘根错节地像一棵树;

地板上头发丝儿随处可见,感觉自己是住在盘丝洞的蜘蛛精。

直到现在上班了,阿喜仍持续着这个习惯。

然而就是这个小恶习,让阿喜本就被生活折磨得“一贫如洗”的发量雪上加霜。

阿喜的发缝就像一片被收割完的土地,一片茫然。

尽管如此,阿喜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手,她说:

“扣下头皮那个瞬间的爽感真的让我欲罢不能。”

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习惯,在心理学上其实被称为BFRB(Body-focusedrepetitivebehavior),中文译名为“专注躯体的重复行为”:

比如重复地抠咬、撕剥自己的皮肤,或习惯性地拔体毛,或长期重复啃咬指甲。

来源:Pexels

有这种习惯的人并不在少数,豆瓣上还有不少相关的小组:拔毛癖小组、停止撕手皮小组、喜欢咬指甲小组……

像阿喜这样发量减少算是幸运,有人甚至因此感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却仍无法停止这种行为,就像一种戒不掉的瘾。

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我们会无法停止拔头发、撕手皮和啃指甲?

为什么这种对于身体的“自我攻击”行为,会给人带来莫名的爽感?

一种难以戒除的瘾

BFRB是一种专注于身体的重复性自我修饰行为,会导致身体组织的严重受损。

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拔毛癖和抠皮症被收录在“强迫症(OCD)和其他相关障碍”的分类中。

它其实并不神秘,离我们并不远,只是我们总会忽视,很多有这个习惯的人都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像阿喜一样。

据专家估计有5%的人患有拔毛癖,5%的人患有抠皮症。

任意走在一间办公室或教室,你至少能碰到一个人有BFRB。

来源:Pexels

一项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大约有12%的人有BFRB问题,还有近60%的人曾有过类似的行为,但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

在社交平台随意搜索拔毛癖、抠皮症、咬甲癖,就能搜出不少深受其扰、痛下决心要“戒瘾”的人。

有人称“这比烟瘾酒瘾难戒多了”,多次试图改掉这个“小毛病”,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双手就像长在别人身上,根本不听自己使唤,总在不经意间就穿梭在头发间,等回过神来,已经扣下几块头皮、拔掉几根头发,抚摸着日益光秃的头顶追悔莫及。

此外,BFRB通常始发于青春期或童年时期,47.5%的人表示在10岁前就出现了重复性撕皮或拔毛行为(Wellsetal.,)。

来源:unsplash

直到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我的发小阿敏十枚指甲盖被啃得光秃秃的样子。

她从七岁起,就会在我们玩耍的无聊间隙,啃食自己的指甲,啃得整个指甲盖凹凸不平,有时候甚至还会咬破皮,涌出血来,真的非常触目惊心。

当时的我十分不解,指甲难道比零食还好吃吗?

我学着阿敏的样子啃食指甲,结果我根本狠不下心咬烂自己的指甲,这让我更为困惑:

为什么有人会沉迷于这种不仅没用,还会伤害到自己的事?

我问她为什么总咬自己的指甲,她一脸茫然地告诉我: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我也想有好看的指甲,但我就是没办法控制,好像我生下来就喜欢这样做。”

来源:Pexels

撕裂在爱与痛的边缘

BFRB对于日常生活造成的消极影响,其实比我们所想象的更深。

阿喜曾经和我分享她抠头皮和拔头发的感受。

她称:

这是一种很恍惚状态,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做这件事。

我一直在寻找一根‘合适’的头发,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

她是从12岁左右开始拔头发,当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拔头发的行为。

一天晚上睡不着,她开始回顾白天发生的事情,比如自己说的某句话是否让朋友误会。

她一边回忆一边抚摸自己的头发,用手指缠绕那些略为卷曲的头发。

来源:Pexels

不知怎么地,一根头发毫无预兆地落在地上,而阿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完全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手在做什么。

紧接着,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阿喜的手指在发丝间的抚摩、搜寻、缠绕、拔拽。

当她回过神来时,地上已经落了密密麻麻的头发。

刚开始拔头发时,阿喜并没有任何意图。

后来上高中,当她意识到这一点时,从前那种无意识的习惯变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来源:unsplash

阿喜说:

有时候我会觉得身体不太得劲,

我的脑海似乎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有一根头发困扰着我,

如果我找到它拔出来,感觉会好些。

和许多拔毛癖患者一样,阿喜会拔一种特定类型的头发。

“我会找那些粗糙的头发、卷曲的头发和感觉不对的头发,比如太长或者太短的头发。”她说。

拔掉这些“合适”的头发的那一刻,让阿喜有种莫名的抚慰感和舒适,就像挠痒痒终于挠到了正确的位置一样。

来源:unsplash

拔完头发,扣完头皮不仅会痛,还会肿起来一个小包。

阿喜会专门拔那一块受伤头皮的头发,她说:

那是一种又痛又酸爽的感觉,

结痂后扣掉带来的感觉更为刺激,

有一种略为变态的快感。

从毛囊中拔出一小撮毛发看似无害,甚至会获得一种短暂的满足感。

但现实情况是,一遍又一遍地这样做,可能会让人受到永久性伤害,会导致毛囊周围出现炎症,甚至造成永久性损伤,很难再长出毛发来。

有BFRB的人常通过化妆、假发和厚重的衣服来掩盖身体的“异样”。

来源:unsplash

除此之外,有BFRB的人不得不承受情感和社交的双重折磨。

阿敏曾经一度为自己难看的指甲而自卑,不敢主动交朋友,因为她不敢主动露出自己的手,害怕被嘲笑自己的指甲很丑。

她甚至会在炎热的夏天会穿长袖,试图遮住自己的手。

除此之外,这些行为通常发生于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早期,这也增加了被霸凌的风险。

一位年近30岁的网友曾说,初中同学认为他是没有睫毛的“怪胎”而孤立他;

还有网友说,她的同学会抢她的假发传来传去不还给她。

来源:unsplash

为什么像阿喜和阿敏这样有BFRB的人,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太好,但还是无法停止自我伤害呢?

难道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制力,才没有办法戒掉这个寻常却又怪异的小习惯吗?

不是自残而是自我保护

对于不同的人,引发BFRB的原因各不相同:

有人可能是因为只有揪着头发才能睡着;

有人可能是因为内心的焦虑而啃指甲;

有人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抠头皮……

通常,BFRB的形成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和精神因素、激素水平、遗传基因、家庭影响等各种因素有关。

无法停止的背后,或许是因为这些行为能够起到实际的作用。

在心理学上,对BFRB有以下几种解释:

来源:unsplash

1、一种表达负面情绪的独特肢体语言

BFRB不是一种“自残”行为,有时是一种缓解等负面情绪的独特方式。

许多研究发现,有BFRB的人,较难调节自身情绪,他们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等精神疾病。

心理学家Grant等人对成年拔毛癖患者调查发现:

其中53%的BFRB患者同时出现焦虑症,

其次是抑郁症(45%)、多动症(29%)、强迫症(29%)。

通常,我们的身体会用某些特定的治愈语言来表达某些消极情绪,例如在紧张时不停抖腿。

许多研究报告也指出,啃指甲、拔头发这种重复性自我梳理行为,能够缓解负面情绪,比如无聊、紧张、焦虑和沮丧,这并不是要故意伤害自己。

高三那段时间,是阿喜拔头发的高峰期,课业的压力让阿喜焦虑到晚上凌晨三点,都为一道解不开的数学题而抓狂。

这种抓狂的感受就像一个开关,触发阿喜开始疯狂摸自己的头发,因为只有拔掉几根“合适”的头发,她才会感觉好受一些。

来源:Pexels

同时,BFRB或许也是一种依恋的延伸,能够让人获得安全感。

当我们感到不安全时,会需要一些熟悉的人、物品或者味道来帮助我们获得对所处环境的安全感。

而BFRB是一种聚焦于身体的行为,能够让我们内心获得一种对于身体的掌控感,从而感到安全。

有网友曾自述,自己在十几岁时开始拔眉毛和睫毛。

彼时她刚转到新学校。在这个新环境中,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局外人,被同学集体孤立。

拔眉毛和睫毛对她而言,就是一种抵抗消极情绪的防御机制,能够让她感到安全。

来源:Pexels

2、一块内心创伤的“创口贴”

心理学家Roberts等人发现,童年创伤事件与拔毛行为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在这项研究中,一位16岁的女孩患有严重的拔毛癖。

在她11岁时,对她关爱有加的祖父去世,而在这往后的日子里,她的父母离婚并分居,但她仍旧被卷入父母的激烈争吵之中。

祖父的去世,缺爱的家庭导致女孩产生了自残和自杀念头,她也逐渐开始拔头发。

就这样持续了十年之久,但自杀的念头却随之慢慢消解了。

来源:Pexels

另一位20岁的女孩在扣皮和拔毛的前一年,遭受了性侵。

对于这段伤痛,她回忆道:

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会花两个小时在镜子前,

揪那些长在腋窝或覆盖在私处的毛。

后来,我开始拔脸上和身体上的毛发。

对她而言,抠皮是一种“身体试图说‘嘿,我不好’的方式。”

抠皮给她带来了积极的感觉,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某种意义上,BFRB就像内心创伤的一块“创口贴”。

来源:Pexels

写在最后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陷入一种自我怀疑:

我也总忍不住拔头发、啃指甲、抠头皮,

我是不是不正常?我是不是病了?

于是急着去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变得更加焦虑,陷入一个死循环之中。

我想说的是,比起纠结于行为本身,或许你更应该去学会如何照顾自己的情绪。

如果有更好的方式,请不要再用这种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负面情绪。

无论如何,请先对自己好一点。

作者:sixer

图源:网络

首发:壹点灵心理

专注心理成长,温暖而有力地爱着你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1个动作,暴露了你内心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