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指的是,任何事都苛求自己,希望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精通,要求自己什么都好,容不得半点不好,把自己幻想成完美的化身,只要发现自己有一点不好,就责怪自己,拼命地想去改变。希望自己被所有人接受,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己,只要别人有一点异样,就怀疑是自己的错。
西方心理学家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不利于身心健康。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如果一味地追求完美,最后得到的反而是不美。人的很多烦恼,正是因为过分追求完美而产生的。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很多,如果我们苛求自已或别人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无缺,那么我们将会失去很多东西。其实,大对小错也是一种美,只不过是一种缺憾之美罢了。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完美主义等于瘫疾。”——很精辟地阐明了完美主义者的害处。
以前听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孩子从小就喜欢钻牛角尖,做事一丝不苟,小心翼翼。时间长就成了习惯,他要求每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甚至写作业的时候,稍微有点不满意,就会把整篇作业擦掉重新写,跑步没有得第一就郁闷一整天,即便考试得99分也要大哭一场。
心理学上所指的完美主义者是那些把个人的标准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而且带有明显的强迫倾向,要求自己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那种理想的人。要知道这样的人时刻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每天都会生活得很累。须知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一个人都不例外,如果不及时矫正,轻者学习效率下降,重者可能还会发展为完美主义人格障碍以及忧郁症、焦虑症等多种心理疾病。所以千万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完美是*,缺陷才是福!
完美主义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自我型。这类人给自己设定远大目标,并努力达到。他们容易陷人自我批判,情绪沮丧。
(2)总以为别人对自己有更高期望,于是为之不断努力,压力挺大。
(3)把高标准拓展到其他人身上,要求他人也要十全十美。
追求完美,就难得有快乐,完美和快乐都想要,那么你注定是要一无所有。如果完美主义者学会制定现实的目标,将会受益很多。在此专家建议“完美主义者”不妨学会“偷懒”。譬如,一些完美主义者认为,如果他们表现不完美,就没有人疼爱。而事实上,真正的完美不可能实现,所以,他们永远也感受不到被爱。他们并不知道,爱不以成就为标准而是通向美好生活的通途;学会接受自己和别人的缺点,不会导致平庸。
说凡事要摆正心态,不要追求尽善尽美,对自己的小小进步给予恰当鼓励是必要的,但不能过于着急或焦虑,适当给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间。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几乎全与童年的家庭教育有关,他们的父母为孩子树立的标准太高太完美,容易发现和批评他们不完美的地方,于是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也就学会了总爱找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够完美。所以家庭教育也要从“包围”中跳出来,转变思想,培养正确的、良好的习惯,是原理完美主义的根本方法。
其次是重新树立一个科学的评价自己的标准,改掉原来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十全十美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的、宽容的、注重自我肯定和鼓励的标准,学习多赞美自己,把过去成功的事例列在纸上,坦然愉悦地接受别人的赞扬并表示感谢。
人生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不可逆过程,不能经过试验而重来。回首往事,总也不可能完满。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方岳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