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自我康疗1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 [复制链接]

1#

自我康疗1: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国人经常说“黄老之学”,就是指黄帝和老子传承的大道文化。从伏羲氏到神农氏,再到黄帝和老子,中国大道文化穿越“上下五千年”一直传承至今。

那么,中国大道文化的“黄老之学”,究竟是不是科学?又算是哪门学科?

我们只是知道,“老子天下第一”。老子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古圣先贤,距离现在大约已有两千五百年了。他留下的五千言《道德经》,给后人架起了传承“黄老之学”的文化桥梁。再通过学习和传承《黄帝内经》,我们便可以接收到来自“上五千年”的“大道遗音”。

有无相生,魂体相依。只有激活自己的“心之力”,我们才能焕发出“君行健”的浩然正气。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就是大道文化精神基因的载体。作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我们传承“黄老之学”的过程,就是接收和传递大道文化精神能量的过程,也是通过与祖先进行心灵对话进行自我康疗的过程。

今天,不管“黄老之学”是不是科学,这都不妨碍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白话文翻译

很久以前的黄帝,生来十分聪颖,很小的时候就善于言谈,幼年时对周围事物领会得很快,长大之后既敦厚又勤勉,及至成年时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有一天,他问歧伯:我听说上古时候的人,年龄都能超过百岁而行动不显衰老迟缓。现在的人,年龄刚至半百就显得行动衰弱无力了。这是究竟时代变迁所致,还是因为今天的人们不会养生所致?

歧伯回答说: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取法于阴阳变化自然天道,身体自觉应和五运六气,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从不妄为徒劳。因此,就能够形神兼备颐养天年,活过百岁后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化习惯,醉酒行房,放纵贪欲,耗散本元真气。不懂得养精蓄锐,不能统驭精神而贪图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因此,刚刚年过半百就未老先衰了。

上古时代的圣人在普通人传授养生之道时,总要提醒大家及时防御和躲避虚邪贼风,只有排出贪欲妄念,才能保持内心清净恬淡,从而使气血和畅魂体归一。能够这样自我修炼,固本养元内守精神,疾病又会从何处来呢?因此,人们就可以心志安闲,少生贪欲。保持心绪清静,就不会产生焦虑。有规律的劳作和运动,身体就不会感到疲倦,气血循环和顺,各人都能从心所欲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如此一来,人们无论吃什么食物都会觉得美滋滋,随便穿什么衣服都感到舒适,对自己家乡的习俗都自得其乐,更不存在贫富贵贱的高下攀比嫉恨。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才真正人称得上民风纯朴。因此,任何不良嗜好,都不会吸引人们的眼球。任何光怪陆离的虚邪贼风,都不能惑乱他们的心志。无论聪明愚笨,无论能力大小,人们都不因外界事物变化而心生焦虑和恐慌,这才符合养生之道。他们能够年过百岁而不显得衰老,而且可以避免内外邪气的危害,正是因为完全掌握了修身养性的方法。

黄帝说:人到了老年,就不能生育子女。这是因为自身精力衰竭,还是受制于自然规律呢?

歧伯说:女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盛旺,乳齿更换,头发变得茂密。十四岁时,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来潮,就具备了生育子女的能力。二十一岁时,肾气充盈,真齿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生长达到最茂盛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日渐衰弱,面部变得灰暗,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变得憔悴无光,头发逐渐花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气血衰退,天葵枯竭,月经断绝,形体衰老,也就失去了生育能力。

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开始充实,头发变得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外泻,阴阳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肾气充盈,筋骨强健有力,真齿生出,牙齿长全。三十二岁,筋骨丰隆结实,肌肉饱满健壮。四十岁,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松动枯。四十八岁,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光,发鬓花白。五十六岁,肝气衰弱,筋骨运动已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天癸枯竭,精气减少,肾脏衰弱,牙齿头发开始脱落,形体显得衰弱疲惫。

肾主水,负责接受和贮藏人体各脏腑的精气。五脏精气充盛,肾脏精气才能盈满溢泻。现在五脏功能都已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已经枯竭。因此,发鬓就变白,身体感觉沉重,步伐显得不稳,也就不能生育子女了。

黄帝问:有的人年纪已老却仍能生育,这是为什么呢?

歧伯说:这是因为其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一直保持畅通而使肾气有余。这种人虽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会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自身的精气就枯竭了。

黄帝问:得道者都可以活到百岁,这时还能生育吗?

歧伯回答:掌握了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抗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已经高寿,也能生育子女。

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代得道的真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规律,能够吸收大自然的精气。特立独行,形神合一。因此,就能够与天地同寿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便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

中古时的至人,完全具备醇厚的道德,能够自觉应和阴阳四时变化,超脱世俗干扰,积蓄精气保养精神,使自己自由驰骋在天地之间,可以看到听到八方之外的遥远景象和声音。能够这样延年益寿的强者,也可以归入真人之列。

其次,还有圣人,他应和天地阴阳变化,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适应世俗的嗜欲,不表现出恼怒怨恨的情绪。日常行为不脱离世俗规则,衣着朴素无华,也没有超凡脱俗的举动。不为身外事物劳形,不为私欲杂念伤神,以内心恬淡愉悦为追求,以悠然自得为满足。因此,他的形体不会疲惫,精神不会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

再其次,还有贤人,他能够依据天地的节气、日月的运行和星辰的位置,顺应阴阳消长和四时变化,追随上古的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延年益寿,但却有生命终结的时候。

解读启示

地球人都知道,中国拥有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穿越时空,回首印第安人和玛雅人的文明悲剧,就更会让我们感觉到身为中国人的荣幸和自豪。

君不见,“上下五千年”的兴衰起落,早已练就了中国人沉稳面对风云变幻的内心定力。从横向对比来看,在基督教神权专制的中世纪,欧洲人还处于“太阳围绕地球转”的蒙昧状态。所谓“文艺复兴”和哥伦布船队殖民征服“新大陆”的奴隶买卖“世界自由贸易”狂飙突进,至今不过五百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羊吃人”的“工业革命”,至今也不过三百年。

地球村现在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和社会经济危机,正是“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末日危机。拯救地球文明的最后希望,就寄托于中国文明的伟大复兴。我们只有首先养护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脉,才能肩负起拯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不忘根本,就是总能够找到认祖归宗的精神家园。天下华人,同根同源,血浓于水。因此,中国人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也都是炎黄子孙。不过,距今五千年前的中国先民,却只会承认自己是华胥氏和伏羲氏的子孙。包括后来的神农氏和黄帝,也都是“华胥古国”的传人。其实,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上五千年”的“三皇五帝”,同样只是概数,而绝不是狭义的“三”或“五”。

进而言之,自从“黄帝战蚩尤”和“尧舜禹之变”以来,才有了炎黄子孙的说法,也就有了“下五千年”的历史叙述。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诸子先贤,距离现在仅仅只有两千多年。虽然如此,我们从耳熟能详的“黄老之学”中,也能够听到自伏羲氏到神农氏直至黄帝和老子传递的“华夏遗音”。

众所周知,《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和《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一般认为,《黄帝内经》起源于轩辕黄帝,又经多位无名医家增补创作,最后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和“藏象学说”。

《黄帝内经》以黄帝、岐伯和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病机病理。因此,又被称为“岐黄之术”。现代卫生医疗事业也重视“预防为主”,所以就有了“防疫”之说。追根溯源,《黄帝内经》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最早阐明了“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先进理念。

显而易见,如果我们仅仅把《黄帝内经》看成是一部医学经典,或是看成一部养生学经典,都等于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所谓“医者仁心”,就在于匡济天下的“医心”。即便是从“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防疫学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必须预防“虚邪贼风”导致的“心理未病”。

事实上,《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字里行间,都是在昭示防治“心理未病”的养生之道。

现在,我们把距今五千年的黄帝时代称为上古时代。黄帝与岐伯所称的上古时代和中古时代,就是更遥远的“上五千年”了。在那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因为民风淳朴“故合于道”,所以就能“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更不会产生心理恐慌的“抑郁症”和“焦虑症”。到了“神农氏世衰”之时,“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就产生了“以妄为常”的“逆于生乐”。再经“黄帝战蚩尤”和“尧舜禹之变”,就进入了“夏禹传子家天下”的奴隶制小康社会。从这时起,“虚邪贼风”导致的“生理未病”和“心理未病”,就防不胜防了。于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的《黄帝内经》,就被当成了一部“治已病”的医学经典。

再回到“黄老之学”的话题,我们总不能把老子的《道德经》也当成医学经典吧?更何况,中国大道文化的“黄老之学”,至今还不被西方医学界承认是“科学”!

这个问题,我们在下一节学习《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时,再接着继续讨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