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血压就往上飙除了吃降 [复制链接]

1#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免费订阅

“医生,我最近工作压力太大了,精神一紧张血压就容易往上飙,还居高不下。可是我不想吃降压药啊,还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吗?”

“有的,而且如果不是持续性的高压不退的话,是不建议吃降压药的。”

因为精神紧张焦虑抑郁导致的血压升高,除了吃降压药还能怎么治疗呢?

先我们需要了解高血压病发的原因。

焦虑症本是精神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顾名思义,焦虑症患者通常都是会沉浸在一种焦虑并且抑郁的情绪中无法自拔。经研究表明,焦虑却是会引起血压的升高,但焦虑所导致的高血压是并不会引起高血压病的发生的。人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下,下丘脑会释放出一种叫做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接收到信号后会释放促甲状腺素(TSH)作用于甲状腺,使其产生甲状腺素,甲状腺素作用于心脏便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焦虑和紧张也会刺激人体交感神经使其兴奋异常,从而刺激肾上腺使其释放过量的肾上腺素,也会使心率不正常加快。多方面因素聚集,自然血压就升高了。

而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导致高血压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在医学上统一把高血压病归结为因心血管异常而引起的病理性血压增高。

所以两者还是有很直接的区别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不重视焦虑和抑郁引起的血压增高,长期血压过高的危害还是不容小觑的,我为大家总结如下。

血压过高有什么危害?

1、引起心脏发生结构性改变

高血压会促使心脏跳动加快,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心脏使用的强度增大就会导致心脏壁变得肥厚,心脏体积扩大。冠状动脉中血液为心脏提供的氧气和养分是一定的,心脏体积变大后需要供养的细胞变多,便会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严重时还会引起急性心衰。

2、发生细小动脉玻璃样变

高血压会引起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小动脉发生玻璃样变。玻璃样变会使动脉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使得动脉的血流量减少甚至闭塞,易造成缺血,会影响到各病变器官的功能,造成器官衰竭;若是发生在视网膜,则容易造成失明。

3、诱发脑出血

脑部的血管是非常脆弱的,相比于心血管而言长期高压对脑部血管造成的负担会导致脑血管的损伤,更易造成脑梗和脑出血的发生。

所以无论是不良心理压力引起的生理性高血压还是身体原因引发的高血压病,都因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正所谓治病求源,对待焦虑和抑郁引起的高血压如果采用与病理性高血压异病同治的做法固然是可行的,但是吃降压药毕竟治标不治本,一旦停药后,血压又会重新升高。

想要通过这种方法控制血压势必需要长期服药,但是是药三分*,长期服用降压药对身体肯定是有不良影响的。所以要想解决因焦虑抑郁引起的血压高,首先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抗焦虑和抑郁就是首选了。

如何治疗由精神引起的高血压疾病?

1、结合抗焦虑药物治疗

抗焦虑性药物比如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等药物。优点是起效快,服药半个小时时候作用就会减轻,而且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情况调整药物等用量,这些药物的风险和副作用相较于降压药而言都是比较低的。

2、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

基本上绝大多数抗抑郁的药物都有抗焦虑的所用,所以如果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服用抗抑郁的药物后就不需要同时服用抗焦虑的药物了。常用的SSRI药物如舍曲林、启维、帕罗西汀等药物都可以治疗焦虑症,尤其是焦虑兼有抑郁。如果这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的话,可以加以奥氮平等助眠药来共同治疗。

3、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能通过自我调整来达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当然是最好的。可以适当的给自己放个假,调整一下状态,放松心情,状态放松后心理压力变小,血压自然就降低了。下面给大家分享几个调整心态的方法:

①深呼吸

当焦虑的心理状态出现时,可以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深呼吸。吸气三秒,吐气四秒,多重复几次,是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②适量运动

科学研究表明,在运动时我们的身体分泌的多巴胺的量是远高于安静状态的,所以运动是一种很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法。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等对缓解疲劳释放压力是很有效的。③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多和家人朋友生交流分享活上中的小事,也可以把自己的焦虑和担忧与家人朋友诉说,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有的时候家人朋友还能给出解决问题很有效的建议,一举多得。

④规律作息、健康饮食

睡眠不足很容易引起焦虑状态的产生,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对抗焦虑有很有效的作用。此外,清淡饮食吃,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及时补充维生素也能够很大程度上起到缓解焦虑的作用。

对待焦虑和抑郁引起的高血压症状最好的方法就是釜底抽薪,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如果血压过高,首先还是需要服用降压药,以保护患者的血管以及全身各处器官,先降低血压,再慢慢从心理入手缓解压力,双管齐下,最大程度的为身体健康着想。

当然,每个病人的病情状态和病因也各有不同,所以还是需要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病症具体治疗采用不同的方法。祝愿患者们早日恢复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