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海口8月10日讯(记者马珂实习生李成纬)“医生,最近我心慌心悸、全身乏力、晚上睡不了觉,总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近日,海口市民周医院心理科,受近期疫情影响,她陷入了焦虑。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会有部分市民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状态、焦虑症有何区别呢?
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吴传东介绍,首先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持续时间过长时,导致持久的精神痛苦,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焦虑常常与人格特征有关,缺乏解决问题的效能,影响生活质量,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则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伴随失眠以及一些身体的不舒服,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比如该患者听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开始出现上述不舒服,且是时好时坏,大部分情况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如何调节当下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状态呢?
1.通过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