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个段子火了:孩子4岁仅有英语词汇量,是不是有点少?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肯定不够。北京海淀,这个号称宇宙辅导中心的地方,家长的平均学历非常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同时这里的家长也非常焦虑。年的时候老李在北京做过一段时间课外辅导老师,那时候北京孩子给老李的印象就是太爱学习了。北京孩子下午放学后几乎清一色的到辅导班上课,很少有放学后直接回家的。如今年,12年过去了,我问当年在北京一起做辅导老师的同事,北京孩子还是这么爱补课吗?已经成为一家培训机构校长的他跟我说:比以前更爱补课了……在北京流传这么一句话:是个北京人就饿不死,因为北京给本地人的福利是非常好的。其实北京的校外培训市场也一直有这么一句话:再次的老师也有人找他上课。因为孩子补课这个需求实在是太旺盛了。在中高考前夕很多初三和高三辅导老师都是一天上12个小时以上的课。今年春节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在复旦大学工作的同学跟我谈起了孩子的教育。他家孩子今年4岁,英语班、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全安排上了。我家孩子也4岁,一个课外班也没报呢。我问他,孩子这么小,报这么多班干什么?他说:不小了,这些东西小学入学都要用上的,再说上了小学就要学文化课了,奥数和英语是必须学的,趁孩子现在还有时间,先上点艺术体育类的兴趣班,要不然就没时间上了。我说:那孩子什么时间玩呀?他反问我:孩子为什么要玩?上图为北京某辅导班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家长们,他们当中很多人是名校毕业,有些人是博士学历。这些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家长们,他们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如此重视甚至达到了焦虑的程度,他们在焦虑什么?老李觉得可能有下面三方面原因吧。一、享受过教育红利的人自然知道这个红利有多么重要。在一线城市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以北京而言,为什么海淀家长最焦虑?海淀高校集中、IT行业集中,这里有清华北大人大北理工北航,这里有网易、新浪、搜狐、百度、今日头条,这里聚集了很多因工作而留在北京的新北京人。这部分人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如果没有高考他们可能在老家从事着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可是因为有高考,他们来到北京变成了新北京人。这个群体自身享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红利,他们知道这个红利意味着什么,他们当然也希望孩子能继续享用这个红利。同时,新北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家底。无论你月入几万,北京一套房子的房贷都可以把你搞得筋疲力尽,而相比于新北京人北京土著的生活要好很多了。有的家庭好几套房子,光房租收入就比普通人工资高。这部分人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远没有新北京人高。就像郭德纲的徒弟栾云平说的:我守家在地的,挣点够我吃了就行,别的师兄弟人家每个月都得交房租呢,所以他们做的一些事,我也理解。跟北京一样,其他一线城市受过教育的新人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都非常重视。二、一线城市节奏快、竞争激烈。老李在一线和二线城市都生活过,一线城市人们的脚步都是匆忙的,上公交地铁是要跑和挤的。二线城市的节奏是什么样的?公交车走了,我等下一辆。公交车上人多我不上,我等下一辆。地铁?对不起,进出地铁站还不够费劲的,我骑个电动自行车哪里到不了?一二线城市工作节奏也不一样。一线城市工作的人经常加班,经常很晚才睡觉。在二线城市,虽然也偶尔有加班,但是绝对没一线那么频繁。二线城市的竞争也没那么激烈,我爱人的公司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三环外,我爱人每天上班的车程是30分钟,这个通勤距离和时间在一线是很多人奢望不得的,可是在我们这里很多人嫌上班地点远,她面试了很多人才招到了几个当地的员工。人是非常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就像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差别最大的永远不是师资而是学风。在一个人人都拼命学习的学校里,你好意思在那玩耍吗?你玩得下去吗?同样在一个人人都拼命工作的城市,你好意思在那云淡风轻闲云野鹤吗?家长生活节奏快,工作竞争大,家长这个紧张的情绪自然会传导到孩子身上。孩子们想要在一线城市立足或者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使自己变得优秀,而唯有学习才能使人变优秀。三、家长都希望孩子比自己优秀,家长越优秀孩子越难超越。如果你没有读过书,你的工作没有太多技术含量,你的孩子很容易就能超越你。如果你是高考状元、你是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工作于世界强企业,你的孩子想要超过你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甚至即使孩子拼尽全力也未必能超越你。而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就聚集着很多清北复交毕业的高知高智家长,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优秀。他们虽然遗传给了孩子足够高的智商,可是这些孩子想要超越父母,真的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了。家长给孩子树立的标杆不同,自然对孩子的要求也就不同。如果你只想让孩子考一所普通的大学,想让孩子有一个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你当然可以让孩子快乐一点。如果你要求孩子必须上名校,甚至是世界名校,孩子的学习生活必然非常充实。就像最近有个人大代表提议高考将英语从必考科目变成选考科目,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一样。支持的人觉得英语平时又用不上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精力去学?反对的人觉得,学习英语还需要讨论吗?不学英语你将来怎么生活?不但要让孩子学英语,还要给孩子取英文名,而且不让自己孩子跟没有英文名的孩子玩耍。你的生活状态不一样,你的圈子不一样,你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也会不一样,放到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依然适用。老李自己是个怂人要不然也不会从北京撤退到二线城市了,所以我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比较看得开的,孩子只要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就好,想那么多有的没的干什么呢,你说呢?您对孩子的教育观是什么样的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