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1/5390504.html当大人给孩子喂药的时候,最常说的话,可能是“要听话”,如果孩子坚定地拒绝配合,就会搬出可怕的后果来恐吓,或是描绘未来的美好,并做出些额外承诺,“病好了,咱们就去买玩具”。那么,大人们呢?如果看完病,大夫讲完服药的注意事项,还像班主任那样告诫,要做一堆改变生活习惯的配合,您会怎样?回到家,能像孩子那样听话吗?
人活在世,本性难移,撼山易,让人改变难。大家也许有印象,强制戒毒所墙上会刷“你是谁,为什么来到这里”之类的标语,敦促进去的每个人反省自己。但是,医院却没有此类的提示,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25%到50%的患者并不能遵守医嘱服药,从而导致病情波动。这类情形,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双方已达成一致的治疗建议的执行程度,具体而言,包括了规律服药、合理饮食、改变生活方式。
已经病了,医院,既花钱又受罪,好不容易排队看个专家,为何又不听医生的建议呢?相关的研究发现,治疗依从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通常认为,排在首位的影响因素是治疗方案过于复杂,特别是对慢性疾病、老年人、多重共病患者来说,每天要吃下一大把药,还有不同时间和药量的要求,刚吃完降压的,还没喘顺气,又到了降糖的时间,整天的生活都围着药打转,烦,真的会烦,烦自己病,更烦需要不停地吃的药。当前,有了移动医疗技术,可以帮助提醒服药,但是,这些应用还不普及,对老人来说,也有使用门槛的限制。对此,目前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只能靠家人来提醒,也可以尝试制作简易的图表,把每天的服药时间和用量标注在上边。研究还发现,有过既往治疗不依从史,以前就不爱听大夫话的人,更难执行医嘱,所以,发现一两次不听话服药,就要加强监督并提醒。
得病后却不愿听医生建议,也与患者对疾病的不认可或不接受有关,特别是精神疾病,比如抑郁或焦虑症等,内心抗拒,不承认自己的异常,也就不会配合治疗。更多的患者,是由于担心副作用而不愿配合治疗,有时,在大夫和家属看来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副作用,或许会给患者带来恐惧、痛苦、生活质量下降,这类情况,只有在患者明白“有疗效又没有副作用”是真的做不到的时候,才可能消除矛盾心理,接受治疗。相对可行的方法,是在治疗开始前,就全面了解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影响,在充分沟通和有思想准备的时候再开始服药,这样可以提高依从性,不至于让患者因突然而至的额外痛苦而放弃治疗。
治疗依从性差,特别是老年人,也可能是由于认知功能损害的客观原因造成,因为健忘、理解力下降等而影响医疗配合,有研究报告,这类问题中,难以记清服药时间及药量的占49%,难以打开药品包装的占42%,服药后感觉不好的占29%,担心难以承担药费的占26%。解决的办法,除了进行相关解释外,可以考虑使用特制的药盒,特别是对白天独处的老人,家人可帮助将药提前分好,以方便服用。
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中,还有易于被忽视的共病抑郁,尤其是在当前社交网络丰富的时代,病友们建个群,讨论交流,有时候,听进去的不是正面的促进治疗的经验,而是汲取了负面情绪,感觉没太大希望治好病,越诉苦越压抑。有些研究甚至发现,仅仅是药物胶囊的颜色都会影响治疗依从性,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会偏爱白色或黄色,讨厌灰色、焦糖色、栗色胶囊。
最后,咱们不得不聊聊老生常谈的问题,医患关系。有相当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医患关系好,患者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及治疗的满意度就高,病情发展的预后也会较好,而医生的沟通技巧,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显著。这很好理解,信则灵。但这个现实问题,在咱们这儿实在是短期内看不到改变的希望,想想吧,大夫在开药,对面的患者心里想的都是“这小子又要拿多少回扣”,能是什么结果呢?大夫说“按时服药,不要停”,这边患者进到脑袋里的是“快点吃完,再来开药,还等着收回扣清购物车呢”,您想想,揣着这样的心思,怎么能有治疗配合?不说了吧,这医患关系的事儿,没拨刀相向都算小事呢,打住,各自保重。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